亲爱的游戏迷们,你是否还记得那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2018年?那一年,网络游戏界可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那些让人难以忘怀的瞬间吧!
2018年,我国游戏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2月,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重申游戏必须经过批准才能上网运营,并对游戏价值导向和内容格调提出要求。8月,教育部等部门发布《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》,提出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,并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。12月,游戏版号重启,监管政策持续回暖,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,对游戏题材进行引导限制,版号审批对精品游戏予以倾斜。
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,让游戏市场迎来了洗牌。许多中小游戏公司因为无法获得版号而陷入困境,而一些有实力的游戏公司则凭借优质的游戏内容脱颖而出。据统计,2018年,我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2658.84亿元,同比增长了5.3%。
尽管版号暂停,但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却持续增长。据CNNIC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12月,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52168万人,占整体网民规模的48.9%。其中,手机游戏用户规模达到5.11亿人,占比达到96.8%。
在这个庞大的用户群体中,年轻人无疑是主力军。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(PSCUS)研究结果显示,早在2018年,全国18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平均每天玩网络游戏的时间约为2个小时,且游戏不只是男生的偏好,47.7%的女生表示玩网络游戏,14%的女生基本每天都玩。
2018年,网络游戏在内容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。从角色扮演、射击、策略到休闲、竞技,各类游戏应有尽有。同时,游戏玩法也不断创新,为玩家带来更加丰富的游戏体验。
例如,《剑之神域:重新定义游戏规则》在2018年一经推出,就受到了广大玩家的喜爱。这款游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无尽塔、休闲厅、答题区等玩法,并新增了丰富的主线剧情和支线剧情,让玩家在游戏中感受到更浓郁的氛围和情感。
此外,一些游戏还开始尝试将虚拟现实(VR)技术应用于游戏中,为玩家带来更加沉浸式的游戏体验。
2018年,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在北京成立。该委员会由有关部门、高校、专业机构、新闻媒体、行业协会等研究网络游戏和青少年问题的专家、学者组成,负责对存在道德风险的网络游戏进行评议。
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的成立,旨在引导网络游戏企业坚持社会效益优先,向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产品。自成立以来,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已对多款存在道德风险的网络游戏进行了评议,并责成相关出版运营单位进行修改,消除道德风险。
2018年,我国游戏行业监管持续加强。从版号审批到内容审查,从未成年人保护到网络游戏道德建设,监管部门不断出台政策,规范游戏行业发展。
例如,《网络游戏管理办法(草案)》于2023年12月22日发布,对游戏出版和运营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其中,明确规定游戏出版和运营单位应在获得版号一年内上线,从而有效遏制了囤版号现象。
2018年是我国网络游戏行业发展的重要一年。在这一年里,游戏市场经历了洗牌,用户规模持续增长,游戏内容多样化,玩法创新层出不穷,行业监管持续加强。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国网络游戏行业将继续蓬勃发展,为玩家带来更多精彩的游戏体验。